找到相关内容1825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唐至宋初的达摩传记

    四行”:一是“报怨行”,着重对治贪嗔痴三种根本烦恼中的嗔,劝导修行者认识人生苦恼是自己前生恶业造成的,应“甘心忍受,都无怨诉”;二是&...

    杨曾文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42063253.html
  • 禅法要义

    ,世间果报,应该如实了知这是由于往世前生所作诸业招感变现而来,其中并无什么上天或他人强行将苦果加给自己。因此,应该本着儒家“养气不动于心”及佛家“八风不动”的思想,不要怨天尤人,而应逆来顺受。同时还要...

    唐思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053363318.html
  • “理性”与“觉性”—中国佛学与宋明儒学的一个公共话题

    今生之我,它是前生行业决定的,生、老死为来生之  我,它是被今生行业决定的,此两者不是今生主观之我或来生主观之我所可以随意改变的,故有客观义;然又都具足成佛之根底,使成佛成必然之“理”。此所以为“正因...

    冯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863719.html
  • 《般若波罗密多心经》讲义

    从前的活动(业)讲的。前生的善恶活动是因,积存在阿赖耶识中经过一段时间,就会成为异熟,异时成熟,如以手投石,手停止了动,石头还在飞,先有动力作用,动力作用停止了,力还未到,所以果的成熟,并不在播种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3263783.html
  • 道元论佛性

    前生中他的父母或兄弟姐妹。这种休戚与共感,与认识到一切众生共具的生灭是紧密相连的。  然而,在西方以及东方,轮回观念并不总是被理解为在上述同一个范围内发生,而是常詖误解为只是从人到动物到其他生命形式的...

    阿部正雄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0364205.html
  • 帝洛巴--噶举派白教第一代祖师(1)

    前生努力所带来的功力、洞察力,这些足以形成今世先天上的主要特质;其次是他们在这样的潜能上,对掌握修行良机所付出的热忱有多少?修得有多如法?  三层次瑜伽行者的差别,可在下面例子中,透过对同一本经典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44564248.html
  • 存在与无明——佛教无明观的现代诠释

    十二因缘说缘无明而有行;行而有识。此‘识’即是下一期生命的原始质素,由前生的行为累积转化而成。”作为“生命原始的蒙昧和闭塞的状态”,“无明”内在于生命的结构之中,支配和控制着生命的运行,潜藏在一切身体...

    李广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4064438.html
  • 王恩洋:佛教概观

    前生起,如花开、如火燃,都是生,但花开必谢,火燃必熄,所以必灭。凡存在必毁灭,所以是无常,这便是佛教对宇宙认识的第一义。  又细分析,诸行生起有四阶段,就法言,有生、住、异、灭的四阶段;就人生言,...发展,或向下堕落,或向上提高,改变其品种,转化其本质,而自成一因果之流。这种人生因果之流,不但在今天,佛教且说要从前生流到今生,由今生流到后世,有过去、有现在、有未来,便是三世,过去复有过去,前无有始,...

    王恩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364456.html
  • 关于佛典翻译文学的研究

    论经》,北凉昙无谶译、马鸣作《佛所行赞》(异译刘宋宝云《佛所行经》),隋阇那崛多译《佛本行集经》,宋法贤译《佛说众许摩诃帝经》等。  各种佛传记述范围不尽相同。有的从佛陀前生写起,有的从释迦族祖先写起...

    孙昌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0564741.html
  • 关于经律异相之二续

    据“经相”,卷第二十三,页一二五—一  二八所有者校订。】  (36)暴志前生为鳌妇  有暴志比丘尼者,反怀恶信,谤佛毁僧。佛言:“不但今世,过去无数劫时,一猡猴王,居在林树,食果饮水。时,念一切岐行...

    陈祚龙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1164745.html